2)第132章 “圈地”不易(2/3)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来了,很多农户除了会种地之外,几乎没啥专业技能,出外打工也挣不到什么钱,大家都感觉一膀子力气没处用。”

  “即使到年底能有分红,但总不能一年到头游手好闲吧,所以这又是一个矛盾。”丁显总结道。

  听到这,齐政一挑眉,看了一眼唐书记。

  唐书记讪讪而笑。

  如果说中农的问题责任还在于嘉谷的话,普通农户的顾虑,就是政府的责任了。

  说到底,这是一个就业问题。

  唐书记显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但是就业问题归根到底又是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不起来,就业就得不到保证;但如果一直保持目前的小农经济模式,经济又永远发展不起来,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解局的关键是要看由谁来付出,谁来牺牲。

  齐政陷入了思考。

  当前的局面,其实跟扶贫工作有些类似。

  而扶贫工作,即使用整个国家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作为后盾,尚且十分困难。因此嘉谷遇到困难齐政也没有太大的意外。

  关注过扶贫工作的人都知道,扶贫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产业扶贫”。

  这个看似很简单,但其实是两个问题:第一是能有稳定的产业,第二是大家有改变现状的决心。

  感性一点来形容的话,就是扶贫不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摆脱贫困,更是人性意义上的自强自立。不但要让暂时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能够有一条走向正常生活水平的道路,同时还要让他们从内心燃起自强不息的精神之火。

  粗暴来说就是,既要有挣钱的路子,同时还要让他们自发自觉地认为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主动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来。

  回到眼前,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稳定的产业是有了——政府政策搭台,企业投资唱戏,农户参与合作,种植优质的啤酒大麦,统购包销。

  但农户们没有改变现状的决心,或者说,决心不坚定。

  不同于东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发展机会多,人们的知识见解、风险意识亦或是心理承受能力,都要更胜一筹。

  而在西北大地,发展机会少,农户对土地更加执着,因为土地已经是他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了。

  一般而言,在低风险低收益的情况下,他们愿意放开手脚承担;但在高风险高回报的情况下,无论是中农还是小农,往往迟疑很多。

  一方面是长期贫困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保障的力度不够。

  这就有点棘手了。

  因为无论是政府,还是嘉谷,都不可能大包大揽。

  当然,齐政也明白,之所以面临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嘉谷想要“大干快上”的缘故。

  如果嘉谷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先小规模展开合作,一两年下来,农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整合也就水到渠成了。

  但齐政要想充分发挥灵阵的优势,就不能这样慢悠悠地等几年;清源啤酒也等不起,啤酒的黄金发展期能有多少个几年啊,不趁着现在格局未定的时机,奠定自己的优势,未来付出再大的代价,可能也很难占到优势了。

  现在看来,政府、企业、农户三方之中,能付出的也只有嘉谷了。

  齐政有了决定。

  ……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