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章 乳业背后的军火商(2/10)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识别代码,你要用我的机器,就只能用我的纸。

  因为利乐的设备都是成套销售的,客户如果要买一套利乐的液态奶生产线,一次性要投入几百万元,淘汰原有设备的沉没成本也很高。

  而利乐的这个类似租赁融资的方案,受到了面临激烈跑马圈地的乳企的欢迎。即客户只要拿出20%的款项,就可以安装成套设备投产。而以后,客户只要每年订购一定量的包装材料,就可以免缴其余80%的设备款。

  无可否认,利乐无菌包装的出现,对牛奶运输意义重大,也开启了国人的牛奶时代。

  但这是一个很深的套路。

  利乐下了个套。首先给企业设备,又指导企业如何做广告、搞营销,指挥他们做常温奶打市场,等到常温奶打遍国内无敌手,利乐也就成功占领了市场。

  在常温奶最为黄金的时期,真正能制约到乳业公司扩张的因素只有两个,一是奶源,二是利乐所能提供的产能。

  利乐在国内乳业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垄断让利乐在国内获得了极高的利润。

  利乐包装成本一度占了每盒牛奶成本的40%,每销售一份利乐包装的牛奶,乳制品企业获得利润的1/4,而利乐获得3/4,因此,乳企都是为利乐打工的说法,丝毫不为过。

  直至国家针对利乐开展的乳业反垄断调查,并开出了巨额的罚单,利乐才收敛不少。

  ……

  齐政剖析着利乐的如意算盘,没有想到这一层的杨业目瞪口呆。

  但只要注意到这一点,简直是细思极恐。

  在激烈跑马圈地的乳业,出风头的一直是乳制品生产商,而闷声发大财的,则是隐藏在背后的利乐。

  杨业不禁问道:“那我们是要选择跟利乐的直接竞争对手合作?”

  齐政还是摇摇头,“没那么简单。”

  事实上,除了被诟病的“捆绑销售”模式,利乐在技术上的领先也是其保持垄断地位的原因之一。

  全世界这一行业的相关企业总共四五十家,而利乐产品的质量代表了最高水准。最直接的体现是,利乐的坏包率可以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而国内企业的平均水平是万分之二到万分之三。

  除此之外,利乐包与其他包材的区别还体现在常温奶的贮藏时间上。

  两者的差距会达到20%-30%。换言之,利乐包的保质期是半年的话,其他包材可能只有四五个月。

  所以说,人家是真正有料的。

  “我们也要考虑到质量水平,如果其竞争对手达不到与利乐大致相当的水平,也是有心无力。”齐政淡淡说道。

  杨业沉默。

  齐政继续说道:“不过我们嘉谷有钱,不需要利乐的赊账模式,如果它能放弃捆绑销售,也不是不可以合作。若不然,我宁愿付出多点代价,也要扶持国内的纸业包装企业,容不得利乐在国内乳业行业肆意撒野。”

  杨业默默点头。他也意识到,让利乐在国内做到垄断地位的话,对整个行业都是一种伤害。相对而言,付出一定的代价,扶持其直接的竞争对手,很有必要。

  “其实,你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如今国内常温奶和巴氏鲜奶两个阵营之争的背后,也是利乐和美国国际纸业之间的暗斗。”

  齐政进一步指出,别看利乐不声不响,其实已经插手到中国奶业的内部事务争端中了。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