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二章 两年之期_大隋国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城深宫内,杨广坐在文昭殿听着下方臣子汇报。

  “陛下,吐谷浑步萨钵可汗向来与我朝亲近,其子慕容顺过来朝见,该行什么规格的礼仪,还请陛下定夺。”

  金阶之上,游走奏折的笔尖停了停,杨广抬起脸,如今过去了两年,蓄起了须髯,看上去颇有威仪。

  片刻,伸手取过压在烛台下的纸张翻看,笑道:“这事上还要用来问朕?自个儿去想清楚。”

  “是!”

  鸿胪寺官员正要离开,身后响起皇帝的声音:“等等。”

  “陛下还有何事?”

  杨广看着转身,重新拱手的大臣,眯起了眼睛,指头将那纸张翻来覆去,随后,招手让对方走近一些,站到金阶前面,他身子微微前倾。

  “越国公这次说什么了?”

  那官员迟疑了一下,躬着的上身更低了。

  “回陛下,越国公他......他说让陛下做主。”

  杨广脸上保持着笑容,挥了挥手袖口,温和的说了句:“你下去吧。”眼睛直直的盯着对方走出殿门,脸上的笑容渐渐冷了下来。

  看着面前的奏折,一把掷地上,摔出老远,吓得近身侍候的宦官连滚带爬的跑去将奏折捡起,小心翼翼的唤了声:“陛下。”

  这才,双手托举着放回龙案。

  “捡什么,给朕丢回去!”

  杨广一拂袍袖,又将那奏折扔到金阶下面,翻转的纸页上,露出‘杨素’二字,那边的宦官大气也不敢出,看着地上的那本奏折,赶紧将脸垂下来。

  过得好一阵,龙案后的皇帝才开口。

  “把宇文化及给朕找来......对了,派人去栖霞山可回来了?”

  下方的宦官自然知道皇帝口中询问的意思,那位国师回栖霞山,一走便是两年,中途也派去过几拨人,前面还好,国师均有回复,可最近一年,就不再消息传回,派过去的人手都说国师闭关,不见外客。

  眼下皇帝问及的,正是今年才刚刚遣去的。

  做为心腹随侍,那宦官低眉顺眼的堆起笑容,一边劝说:“陛下,那人才走半个月,咱们可不像国师、越国公那般可以一日千里啊。”

  一边将地上那本奏折拾起来,吹了吹上面灰尘,放去龙案。

  常人确实比不得修道中人,杨广看着豆大的灯火,沉默了片刻,脸上露出笑容,拿过那本奏折放去一边,挥挥袍子便让那宦官退去一侧,他怒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平复了下心情,将鸿胪寺递来的吐谷浑使者队伍、朝贡的礼品单拿来一一过目。

  ‘人数还真不少.......礼物也当真不错,丝绸之路当真肥硕啊.....修大运河的钱粮看来有着落了。’

  嗯?

  翻到第二页,使者队伍人数、姓名之时,杨广皱起眉头,上面内容里,倒不是西域人古怪的名字,而是跟随朝贡使者过来的,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

  ‘......高昌国大法师......吐谷浑国师......突厥祭司......派这些人来长安做什么?’

  写明了名字、称谓,堂堂正正的过来,这让杨广有些疑惑,莫非还要相仿我中原修道中人斗法不成?

  陆先生不在城中,可不代表我大隋无人了,东宫太师宇文拓是国师二徒弟,就如此了得,听闻大弟子也在此间,想损我隋国颜面,先生弟子岂会袖手旁观。

  打定主意,杨广又招来之前那宦官。

  “派人去太师府上,向太师打听国师大徒弟,若是得见,请来宫中一叙。”

  “是!”

  宦官躬身从侧殿悄然退出,杨广吐出一口浊气,看着满桌的奏折,心里多少有些烦的,未当皇帝之前,想去哪儿便去哪儿,到栖霞山都是可以,如今想走也走不成了。

  “今日就到这吧。”

  皇帝垂下想要握去毛笔的手,起身离开龙椅,带着侍卫宫女转去文昭殿外,阳光正从宫顶琉璃照在脸上。

  ‘先生.....你说的三五日,可这一去就是两年啊。’

  杨广望着这片阳光,轻声说道。

  此时,他口中念及的那人,盘坐一颗迎客老松下,悬在半空的漆黑大氅化为一丝丝法力,牵引着飞入书生体内。

  面朝的断崖外,正是云海翻涌。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