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6章 我生为蜉蝣,只爱得一瞬!天下轰动_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义这一概念,就会出现非仁义的事物。”

  “就如同有了美,世人就知道何为丑,有了善,世人就知道何为恶。”

  “仁义,美丑,善恶。”

  “这些皆取决于人对事物的看法。”

  陶先生开口。

  闻言,苏长歌没有去反驳。

  一件事物就放在那。

  它是什么样子,拥有什么含义,完全取决于人们对他看法。

  同理,若觉得仁义是牢笼。

  那它便是牢笼。

  这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对于百姓来说,正是这座牢笼困住了恶念,构建了底线。

  若没有仁义道德,礼法律法的束缚,人人皆以自己的意愿,肆无忌惮的活着,人性之恶将会绽放,世上将多出无数陶先生。

  此时,陶先生继续讲道。

  “人有百样,对同一件事物,每个人皆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仁义善恶美丑皆是如此。”

  “老夫活了数百年,期间见过不少儒生,也见过他们为各自的理念、利益而发生争执,亦或者借仁义之名,行名利之实。”

  “你的心学老夫读过,知行合一,致良知,确实是门不错的学问。”

  “但你可曾想过。”

  “若干年后,等你死去。”

  “你口中所讲过的那些道理,在不同的人眼里亦会有不同的理解。”

  “就如同朱圣门徒一样,无数你的徒子徒孙,会用你所讲的道理,去评判,去约束他人,直到最后争议一字一句的含义。”

  “将这完全变成打击异己的工具。”

  “凡是不符合他们自以为的仁义标准,在他们看来就是非仁义的。”

  “那样,又跟现在有什么分别?”

  “无非是将朱圣门徒,换成了你的门徒,可做的事却没有任何差别。”

  “等再过几百年,新的圣人出现,继承或否定你的学说,接着又周而复始,如此,一切都没有变化,你所宣扬的道理,所宣扬的仁义,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且对于永恒不朽的天地而言。”

  “人之一生何其短暂?”

  “反正生命终将归于死寂,那么为什么不让百姓任凭心意的活着?

  “凭什么用你们儒道自以为对的道德约束他们?”

  陶先生开口。

  伴随他的声音响起。

  卫国公眉头紧锁。

  不是感受到活着的虚无,而是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苏长歌面色却没有发生变化。

  他听懂了陶先生的话。

  对方站在天地、人性和生命的宏观角度上,否定了仁义道德的意义。

  简而言之,天地永恒,一切周而复始,仁义的存在永远伴随着非仁义,他的道理到最后也会像先圣道理一样被人曲解利用。

  同样的,人终究要死。

  守仁义和不守仁义的差别在哪?

  这个问题。

  他早在前世就经常听人提起过,一切存在皆无意义,终将归于虚无。

  随即,苏长歌缓缓开口。

  “我生为蜉蝣,只爱得一瞬。”

  “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