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章 移民拓荒基本国策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耐盐碱粗粮,自给自足之余还能反哺未来附近的港口城市、船厂、海岛。

  另外,在推广种植耐盐碱芋类植物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当地的户曹和移民官员,在甄别选种安排时,让一小部分百姓种了一个当时还未被从芋头中分类出来的亚种。

  结果第一季的收上来之后,部分百姓试吃还中毒了。

  好在这事儿后来也立刻被官府重视了,一方面封锁消息防止引起恐慌,另一方面也是派出懂点农桑知识、科学常识的务实官员解决。

  最后是寄了一点样品给诸葛亮研究,还找了些不知名的农学家。最后稍作对照实验,略懂化学的诸葛亮发现,要用碱性的水充分浸泡彻底捣碎后的这种怪芋头,就能解毒。

  至于碱水,南方也没成批量的天然苏打可用,那就用石灰水或者别的某些草木灰反应后得到的碱液泡。

  因为这种芋头本身有毒、碱水泡了才没毒,歹毒有如魔物,诸葛亮便将其命名为魔芋。

  官府找到了解决方法后,才把中毒事件的始末对外公开,并且同步宣传解毒技巧,避免种盐碱地的移民出现恐慌抗拒。

  而事实上,如果没有李素和诸葛亮这次移民开发过程中发现这个新问题,魔芋这种作物跟其他长相一样的正常芋头之间的差异区分,要一直拖到东晋,才会被炼丹家葛洪分析明白、并且找到解毒办法。

  可见魔芋的发现和利用史,本来就是跟南方沿海盐碱耕地的开发利用,有莫大关联的。

  只不过历史上要永嘉南渡后才有那么多人涌入江东、害得田不够种,不得不种耐盐碱类的芋头,现在则是提前了一百多年官府有组织的开发南方。

  另外,因为魔芋要彻底捣碎、充分泡水才能吃,所以最后得到的都是魔芋蒟蒻粉了,不可能是整块的芋,只能是做成粉条、豆腐状的魔芋块。

  在整个过程中,为了防止移民继续不信任、也为了对抗一些别有用心的愚昧之人始终炒作“官府故意给大家毒芋头的种子”,破坏地方稳定。

  那年秋天,李丞相还亲自从山阴出发、北上巡视了吴县、娄县、海盐,在各处县衙门口当众吃各种现做的魔芋粉制品,以辟谣。

  而且李素是安排了全程对照实验的——先把生魔芋直接切片给小动物吃,吃完后过一段时间动物果然晕倒毒伤了。

  然后等动物毒发的过程中,相府的厨子已经同时把同一个魔芋上切下来的另一半、当众捣碎泡碱水、做魔芋粉。做好之后丞相出现,当众亲口吃。

  百姓们见丞相那么尊贵的人都不怕毒,才算是把一场风波彻底平息了下去。

  再也没人害怕官府推广的、北方来的移民原先从没见过的农作物。

  这事儿处理完之后,李素有时候就忍不住在想:那要是将来经过他十年生聚、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