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6章 杜时忠的经典歼敌案例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的重要性,因此派了一个营负责仓库方向的防守。13军属于新式中央军,也即经过德国军事顾问团整编过的中央军,守卫仓库的这个营拥有1个机炮连(6挺重机枪,2门82毫米迫击炮)个步兵连,连辖3个步兵排,排辖3个班(每排3挺轻机枪,30支步枪),再加上一些辎重、通讯类人员,全营满员650人。

  营长杜时忠原属南京大学的学生,毕业时正值上海一二八抗战,看到国军危亡旦夕,便毅然投考了中央军校,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汤恩伯手下,渐渐官至营长,时年才29岁,是国军系统中最年轻的营长之一。

  杜时忠平时喜钻研战术,由于本身属于国军军官,很容易获得近年一些国防军的战例以及世界各国的最新装备情况。在研究中,他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为什么国防军的炮火总是那么猛烈,难道仅仅是因为国防军的装备好?

  有了疑问,就要弄个明白。但国军中对此有研究的人几乎没有,即便是更为丰富的材料也没有。杜时忠不甘心,便通过同学、学长的关系,终于联系上了几个与国防军直接进行过作战的营、连级军官,杜时忠不断地给他们写信,提出问题,请这些军官回答。由于杜时忠问的问题很具有针对性,同时也是这些军官想弄明白却没弄明白的问题,所以这种通信就成了互相启发、互相探讨的机会。

  这个时代的通信速度很慢,即便在军中通信也是如此。杜时忠等不到最终结果,便找来几个连长,进行兵棋推演。

  最后,竟然让杜时忠摸索出了一条重要的战术原则,那就是:兵力布置前轻后重,火力布置前重后轻。

  由这一条战术原则,又推演出其他一些附加原则:譬如攻防转换原则,即在整体防守中同样可以局部进攻,历史上这样的战例也非常多;譬如火力集中使用原则,将突击火力集于一点,以达成特定的战术目的;譬如战斗发起的突然性原则、战术伪装原则等。

  在人类战争史上,总有那么一些天才的人物,在战争中成就他们的辉煌。杜时忠现在只是一个小营长,但他竟然通过思考、研究、借鉴等方式,寻找到一条在这个时代殊为宝贵的战术经验。

  接到防守车站货运仓库的命令,杜时忠立即带领副营长及几个连长深入仓库进行实地考察,并对仓库比邻的车站站台、附近地形、林木等进行了图上作业。最后,形成了一套在当时堪称另类的作战方案。

  在仓库的正面,杜时忠布置了一道阻击阵地,但却使用了仓库中上千条麻袋,将麻袋装上泥土,里外垒成三层围成工事,杜时忠专门要求,泥土装进麻袋之前必须浇一些水,让其更加凝实。最经典的却不是这一道工事,而是他利用了仓库里的一些巡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